关于设计,生活和电子的二三事

我的一些电脑配件类的收藏

从小学开始接触电脑,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。这十几年中,电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有很多技术或者产品,因为发(dian)展(cuo)方(ke)向(ji)不(shu)对被淘汰。这些产品和技术,虽然目前看来已经完全用不上,但作为先(xian)驱(lie),甚至有很多是当时的黑科技,还是值得被纪念的。以下排名不分顺序。
1、MD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MiniDisc,1993-2006,SONY

现在估计很多人已经不认识这些产品了。这个是当年作为CD替代产品推出的,尺寸是CD的1/4,播放时间和CD一样,音质十分接近CD。在那时候闪存十分昂贵,硬盘没有小型化的时候,MD的前身MO是唯一的大容量(>100MB)存储设备,MD作为MO在音乐播放器方面的应用,由索尼推广和主导。随着闪存价格降低,微硬盘的推出,MD的优势逐渐消失。
2、30PIN SIMM内存和72PIN EDO内存,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IMM,1983

记得我家第一台电脑就是72PIN EDO内存,当时内存大小还是以MB计,16MB内存就已经是很大的了。后来换电脑,内存升级为64M SDRAM,这是后话。当时这种内存还是5V供电的,如果还能找到能用的芯片的话可以拆下来,在单片机系统中使用(如果支持的话)。现在好像在很少数工控系统中还能见到72PIN EDO内存,30PIN的似乎已经没有系统在用了。
3、SDRAM和DDR1内存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SDRAM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DDR_SDRAM,1993/2000

SDRAM作为SIMM的替代产品,速度方面有了较大提升,一般可以达到100/133MHz,似乎也有166MHz的产品但不多见。很可惜我现在只有笔记本的SDRAM,没有台式机的SDRAM。
DDR作为SDRAM的升级产品出现,最大的差别是SDRAM只在时钟上升沿传输数据,DDR可以在时钟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,因此在相同频率下数据传输速率是SDRAM的2倍。之后的DDR2,DDR3在数据传输方式上并没有本质的提升(怎么可能再提升,已经把上升沿和下降沿都用上了),而是增加了数据预取,增加实际数据传输带宽。
4、RAMBUS和RDRAM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RDRAM,1999

RDRAM可以称得上是最短命的内存,从第一条内存制造出来到几乎绝迹只有短短4年时间。最开始RDRAM是作为SDRAM的替代产品出现,和DDR一样在始终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,并采用双通道技术,在800MHz时钟频率下能达到6.4GB数据传输速率,在当时可以算是黑科技了。由于时钟速率高,因此内存必须成对安装,或者使用终端模块。但因为RAM颗粒集成内存控制器带来的高延迟和发热量大(每条内存都需要散热片,散热片上还有注意高温的标志囧rz),以及RAMBUS公司高授权费用,实际在市场上表现并不好。在DDR规范制定之后没多久就销声匿迹了。
5、CPU,Intel Celeron,Intel Pentium III,AMD Turion

有没有发现几乎一半都是在说内存……没办法,手头内存比较多(摊手)。然后是CPU,上面一条带PCB的是Intel Celeron,这个系列是作为同时代Pentium的简化版出现的,核心和同时代Pentium一样,在扩展指令集方面如MMX、SSE、SSE2、SSE3、EM64T等往往落后一代,在新型处理器技术方面如Vanderpool Technology、Hyper Threading、DEP、SpeedStep等往往延后或者从未引入,在一些限制处理器总体性能的关键参数上如前端总线、二级缓存、三级缓存做了简化。但是由于其超频潜力,和较低的价格,所以倒也卖得挺好。
上面那个带PCB的CPU形式也挺短命的。这种形式对应的插槽叫做slot-1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Slot_1),是Intel为取代Socket-7而推出的,因为Intel持有slot-1专利,可以生产专用的主板,而Socket-7是一种通用插座,可以使用任何兼容的CPU。随后Intel又推出了Socket-370插座的CPU,没有PCB了。这两种CPU可以使用同一个型号的芯片组,因此有厂家就推出了Socket-370转slot-1的转接卡,使老主板也能用上新CPU。有部分转接卡上还带有电源管理芯片,可以帮助超频。顺便说一句,这种形式的插座是在Pentium II时代。
下面两颗都是移动版处理器,下面左边是AMD Turion x64双核CPU,就是AMD的x64架构带领个人电脑进入64位时代,也是AMD和Intel竞争中唯一一次大幅超越Intel。下图右边是Intel Pentium III,这个可能许多接触电脑较早的玩家还会有一些印象。这两个,一个太过传奇,一个是一代经典,就不用过多介绍了。附上Wiki链接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X86-64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Pentium_III
6、微硬盘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E%AE%E5%9E%8B%E7%A1%AC%E7%A2%9F,1999

这个是从苹果iPod Mini换下来的硬盘,所以上面会有苹果的标志。现在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,不过在当时是大容量存储的代表,容量从最开始的340MB,到后来1GB,2GB,4GB,6GB,其中苹果iPod Mini两款,4GB和6GB的播放器都使用的这个微硬盘。
微硬盘最早由IBM研发制造,后来因为IBM磁存储部门卖给日立,微硬盘也就随着由日立生产制造了。在2000年前后,为了兼容当时的一种流行的存储卡,CF卡,微硬盘体积和CF-2卡大小相同,但容量是当时CF卡容量的几十倍,可以直接替换CF卡使用。多说一句,CF卡现在还在中高端单反相机中使用,因为其读写速度和容量远超SD卡。当然,作为硬盘,不抗震,耗电量大是其不可避免的缺点,所以在闪存价格下降之后,微硬盘和之前的MD一样,也逐渐消失了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